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孔子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
其传。而所之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
得而后巳。幸余一夕开悟。 (第 0340b 页)
矣 故易曰。利者义之和
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也
(孔丛子)。宋丞相司马温国公光曰。 子思
孟子之言
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
也。故孟子之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
所与言之 (第 0760a 页)
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
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
而孔子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
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
自得而后巳。幸余一夕开悟。 (第 0686b 页)
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
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孔子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
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后巳。幸余一夕
开悟。 (第 0015c 页)
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
喻。凡若此者。乃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
孔子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
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
得而后巳。幸余一夕开悟。 (第 0425c 页)
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
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
孔子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
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
得而后巳。幸余一夕开悟。凡 (第 0145c 页)
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
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孔子
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
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
后巳。幸余一夕开悟。 (第 0592a 页)
。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孔子之道传之
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后巳。幸余一夕
开悟。凡 (第 0191b 页)
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
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孔子
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
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
后巳。幸余一夕开悟。 (第 0737a 页)
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
游.子夏(孔门四科十哲)孔子娶上官氏生鲤(伯鱼)。鲤
生仍 (子思)
。学于曾子。尝困于宋作中庸。

述曰。智者荆溪之论曰。若众生根性薄
弱不堪深化。但授世药。如周孔制礼 …… (第 0333b 页)
者皆出于荀卿。而不
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
为高论而不顾。其言愚人之所惊。小
人之所喜也。 子思
孟子世之所谓贤人
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
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
此其多也。 (第 0334b 页)
丁卯至元四年 宋咸淳三年 宋帝诣太学
谒孔子。行舍菜礼。以颜回曾参 孔伋
孟轲配
享。升颛孙师于十哲 许衡陈时务五事。一
曰立国规模。二曰中书大要。三曰为君难以
践言。四曰农 …… (第 0904b 页)
之慄然。

庚午至顺元年。加封孔子父叔梁纥。为启圣
王。母颜氏。启圣夫人。颜子复圣公。曾子宗圣
公。 子思
述圣公。孟子亚圣公。

慧光 释融照。字慧光。受业华藏修习天台
教观。后从渊叟湛法师。居华亭延庆。力 …… (第 0913c 页)
(济)  庆庵法师(吉)

及庵禅师  舜田法师(满)  灵芝律师

思恭法师  大山法师(恢)   子思
法师

半岩禅师  玉庭法师(罕)  别传禅师(教)

西瞿法师  大辨法师(陵)  梁山禅师(竟) (第 0920b 页)
在。此处更当谛审精察。研
之又研。穷之又穷不可草草。

** 喜怒哀乐未发(二)

慈湖杨氏。谓灼见 子思
孟子病同原。然慈湖自叙静
中所證。空洞寂寥。广远无际。则正子思所谓喜怒哀
乐未发时气象也。子思此语。 (第 0048b 页)
。则可以正心。可以脩身。
可以治国平天下。虽率与见异。而性则同也。非独圣
人与如来。同此一性。自曾子 子思
孟轲以降。至于近
世伊洛晦庵水心筼𦝰。及荆溪安抚都运侍郎。正脉
绵绵。接踵而臻圣人之域。莫不同此性 (第 0636c 页)
道。本于天性。成于人
道。诚明参赞。极之无声无臭。而与天地合其德矣。
孔子之道。传于曾子。阐于子思。 子思
后传孟子。圣
脉渊源。泽流后世。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西狩获麟
以天道终。此西方圣人之教。将化行震旦之祥 (第 0096b 页)
住中吴昆山东禅无外惟大盥
手焚香谨序
* No. 691-B
梵网经菩萨戒序

昔夫子之道传于子思 子思
传于孟轲轲之后不
得其传今寿峰之道传于雪堂雪堂之后欲广其
传何也寿峰乃儒释兼通禅教俱备河南法照远
(第 0547b 页)
受。理应清净自居。乐道忘势。
何得更游国王。类彼趋炎附势者耶。古来儒者。亦
有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如 子思
孟子段干薛柳之
属。不一而足。既受菩萨优婆塞戒。自应如是矣。】

** 八。问离五不应

「若言能者 (第 0480a 页)
素无前识。因师觉悟。学读蕊编。晚讨竺坟。
刳心健相。质成鲁诰。自信同源。窃以。虞传精一。孔绝
四母。 子思
指实相于未发。曾子以定虑易止观。与彼
轲书知性知天万物备我之说。儒门宗旨。何异西来。
乃缁衣之流。专 (第 0614a 页)
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
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
之真机。然孔子之道传之子思。 子思
传之孟子。孟子
既殁。不得其传。而所传于世者特文字耳。予之学必
求自得而后巳。幸予一夕开悟。凡目之所 (第 0228b 页)
意宗儒者不敢旁滥。若出入二教。信向悫
诚。践履笃实者。釆其议论以导将来。如管杨以下诸
公其尤著者也。 子思
曰。道并行而不相悖。孟子曰。夫
道一而巳矣。非忘言之伦。奚足以语于斯哉。 (第 0266b 页)